【原整版本可見網站版(按此)及《立場新聞》專欄(按此),各種公眾推廣可見於FB、IG及Twitter。】
假日大家都喜歡到處遊玩,從要工作的平日放鬆一下,跟朋友一起「打卡」。今日我們會選擇大館、1881這些歷史建築。而100年前,這個九龍「打卡勝地」亦是別具獨特歷史意義。
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南下侵宋,宋室遺裔益王昰(後為宋端宗)和衛王昺南下躲避,匿藏在九龍馬頭涌附近,短住半年。宋亡後,有人為紀念二王在大石刻上「宋王臺」三字。字體受風雨剝蝕,於清朝嘉慶年間重修。
宋王臺為九龍城南的一座石山,臨近海灘,約高35米。1860年,清廷割讓九龍半島予英國後,英人稱宋王臺為「聖山」(Sacred Hill)。1898年8月15日,立法局華人代表何啟代表九龍居民要求港府立例保存這一具紀念性的古跡。動議於立法局獲得通過,港府遂撥款在宋王臺四周加建圍牆及公園,並豎立碑誌,嚴禁破壞。宋王臺亦成為了中外人士遊玩「打卡」的地方,遊人絡繹不絕。
圖:20世紀初期,宋王臺聖山遺址建成公園後原石的模樣。(相片來源:Hong Kong Library MMIS)
圖:1927年,駐港英軍於宋王臺聖山遺址前灘地留影,從中可以清晰見到公園佈局,以及官兵穿著的夏季裝束及遮陽帽(Pith Helmet)。
1941年,日軍侵佔香港。日軍派員視察啟德機場後,發現機場被高山包圍,大型飛機難以升降,效能與配套比新加坡、台灣及西貢的遜色。1942年,陸軍省批准擴建啟德機場。1943年初,有近萬人參與啟德擴建工程,當中包括英軍戰俘(詳見鄺智文《重光之路》)。工程削平了部份聖山,山石就被倒進海中作填海之用,幸好原石「宋王臺」部份得以保留。
1945年香港重光後,港府曾經推動深灣機場計劃(另見專文),在天水圍、南生圍及米埔濕地範圍內建新機場。可是,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戰敗,遷往台灣,深灣機場計劃唯有於1951年被拉倒。港府於是改為繼續擴建啟德機場,聖山地段亦終於成為啟德機場的一部分。
因應九龍城街坊會的請求,港府派工人割下殘餘的刻字岩石,在宋王臺原址以西100米興建公園,將歷劫苟存的「殘石」擺放園中。
圖:戰後工人切割原石餘下「宋王臺」的部份。(相片來源:flickr)
宋王臺聖山遺址位置演變圖。(地圖鳴謝:93collectible)
1958年和1962年,啟德機場新跑道和客運大樓相繼落成。1960年,新的宋王臺公園開幕,還有一塊《九龍宋皇台遺址碑記》石碑,記載了二帝故事:
「考台址明、清屬廣州府新安縣,宋時則屬廣州郡東莞縣,稱『官富場』。端宗正位福州,以元兵追迫,遂入海,由是而泉州而潮州而惠州之甲子門,以景炎二年春入廣州。治二月,舟次於梅蔚,四月進駐場地,嘗建行宮於此,世稱『宋皇台』。」
2014年,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發現宋元古跡遺址,包括六個古井、麻石明渠,掘出239個遺迹及數千件出土文物,堪稱過去60年來香港最重大的考古發現。
圖:第一代宋王臺公園。(相片來源:Hong Kong Library MMIS)
1930年代與1980年代對照圖。
影片:
時人到聖山遊玩片段:https://youtu.be/g7pBAXrPG-c?t=202
延伸閱讀:
〈啟德和赤鱲角機場的Plan B:深灣天水圍機場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373308
〈從不列顛空戰到重建啟德機場-皇家空軍海恩上校 〉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274304
———————————————
FB: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hedHK
IG: https://www.instagram.com/hkwatershed
Twitter: https://twitter.com/WatershedHK
MeWe: https://mewe.com/p/watershedhongkong
Web: https://www.watershedhk.com/
█ 支持WatershedHK運作以及尊屬分享: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WatershedHK